“一线三村”评选 | 美丽乡村精品村(1-28号)展示
| 招商动态 |2017-01-06
1号 庆元:五大堡乡东坑村
东坑村位于庆元县庆百公路沿线,距县城10公里,全村共114户302人,村民经济收入以香菇收入为主。作为庆元县重点打造的精品村,东坑村今年投资200余万元,强力推进村内简易房、灰寮、香菇棚的拆除工作,截至目前,已拆除20余处简易房,拆除面积1200多平方米,精品村建设项目整体框架已然明晰。
下一步,东坑村将结合香菇始祖吴三公朝圣活动,深入挖掘东坑村香菇文化,并随着村内防洪堤、公园、休憩亭、外立面改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,农家书屋阅览室的条件的改善,东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提升,为东坑村发展民宿经济、旅游经济提供硬件保障。
2号庆元:百山祖镇车坑村
车坑村位于百山祖南麓山脚下,距庆元县城22公里,海拔1130米,是百山祖镇政府所在地。
2016年以来,车坑村抓紧督促完成最美宜居示范村建设项目,以“一心、一轴、两片区”的规划,将车坑村打造成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高、生活环境优美的集旅游集散中心、避暑度假胜地、科普教育基地、百山祖文化体验于一体的“宜居宜业宜游”的美丽示范村。
积极完成百山祖项目配套设施工程,依托项目建设拆除清理车根村住房周边不和谐建筑,同时开展花样村庄建设,积极对主要道路进行沿街绿化。落实车根村的亮化工程,投入约80万元对百山祖廊桥处到景区广场的沿路房屋,道路、桥面、河道、水面等进行亮化, 美化环境,提升车根村整体形象。
3号景宁:大漈乡西一西二村
大漈乡西一村建村于唐代,历史悠久,民风纯朴,文化底蕴深厚,群众好学成风,是大漈乡人民政府所驻地。四周高山屏障,群山环绕,丘峦多姿,烟雾弥漫,十里平川,素有“九仔十三垟”之称,被喻为“云中桃源”。
西一村作为国家4A景区“云中大漈”景区的核心地带,结合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建设项目,实现村内小街路面青石板道路铺设、村内景区公厕提升、漈头村民宿集聚区建设等工作开展。党员带头环境整治,利用好每月的党员固定活动日,活动助力村庄建设,让更多的人参与“美丽西一建设者”的队伍中来,加强美丽西一、和谐西一、幸福西一建设。服务“云中养生桃源,美丽幸福大漈”大环境建设。
4号开发区:南明山街道中堂村
中堂村位于丽水紫金大桥南岸,与市中心仅一桥之隔,具有良好的休闲发展区位优势。
近年来开发区以“争创示范、全市样板”为目标,着力打造富岭迎宾大道美丽乡村示范风景线,中堂村作为连接线起点更是该项工程的重中之重,村双委干部敢于担当,身先士卒,先后投资千万元推进中堂村房屋外立面整治提升工程、中岸自然村亮化美化工程、中岸圩围墙工程、中堂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工程、村容整治提升工程,并通过奖补政策引导沿线村民种植白枇杷、处州白莲“两白”产业400多亩,发展乡村休闲观光采摘游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游客纷至沓来。
同时,该村村民利用良好区位环境,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产业,分布各具特色农家乐民宿11家,黄田农家乐园2015年成功创建农家乐综合体,农家乐民宿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,营业收入900多万元。
5号青田:高市乡黄镇村
黄镇村,旧时称黄山村,位于青田县西北部高市乡,海拨380米,村庄区域面积3.2平方公里。该村建村于清乾隆年间,古村特色明显,全村28幢木质老屋均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完整地传承了青田乡土民居的建筑特色。
2016年该村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为契机,加大了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村内游步道,游客服务中心、旅游公厕、四角亭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,村民正以“蜂蜜养生文化”为主题发展乡村民宿经济,不断壮大西瓜、蜂蜜等特色产业。
截止目前黄镇村共投入300余万元,包括县财政拨款及村民自筹,基本完成精品村项目建设。
6号遂昌:应村乡应村村
应村村为应村乡政府所在地,位于遂昌县西北部,距遂昌县城40公里,距龙丽高速北界出口仅13公里,地处白马山森林公园和北斗崖风景区的必经之地,交通便捷。
“母亲河”桃溪自西向东穿越全境,成就了应村的绿水青山、人杰地灵。全村共有489户1389人,2015年村集体收入59.7万元,人均收入13103元,村内主要产业有毛竹、猕猴桃种植、养殖业和来料加工等。
2016年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,应村村按照“生态引领、电商驱动、农旅结合”的思路,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理、人文等条件资源,依山傍水缔造精品村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打造“电商小镇”,让村民和游客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。
7号景宁:东坑镇深垟村
深垟村畲族历史悠久,畲族风情特色浓郁,畲族古民居错落有致,村庄坐落依山傍水,村口古木参天,风光秀丽迷人,生态环境优越,村庄整治焕然一新,基础设施建设完善。
深垟村已完成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建设,完成了深垟村整体房屋瓦顶修复、庭院建设、构建修复,完成村内古道修复,修缮孙氏文化祠堂、文化礼堂,建成深垟村旅游文化集散中心,提升了村容村貌。
根据深垟古生态、古畲族、古石寨、古村落、古文化的特点,以及良好的区位发展条件和自然条件,按照上级领导提出的围绕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培育发展、特色文化挖掘等三方面的深垟村发展创建工作目标,通过抓特色、创品牌、树形象,保护、继承和发扬畲族独特的优良民族传统文化。
8号莲都:老竹镇新屋村
新屋自然村位于老竹镇北部,村内群山环绕、景色怡人、空气清新,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,有耕地面积1116亩,园地面积403亩,林地面积10434亩。
新屋村革命历史悠久,新屋村党支部是莲都区最早建立的基层党组织。中共南乡区委(莲都区最早的红色堡垒)于1928年在新屋村成立,新屋村于2014年3月动工,在南乡区委活动遗址上重新修建了南乡革命纪念馆。南乡革命纪念馆由展览馆、附属用房、文化广场、纪念碑、廊桥、八角亭、公厕、观赏鱼塘等构成,于2016年8月基本完工,总投资390余万元。
目前,新屋村以南乡革命纪念馆、民宿特色村创建和田园风光为主线,文化为魂、生态为里,全力打造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文化休闲村落。
9号缙云:舒洪镇仁岸村
这里是浙江省最甜杨梅之乡,这里是“十佳水上乐园”、“县级最美河道”、“天然游泳点”,这就是缙云县舒洪镇仁岸村。
这里曾经是“脏乱差”的代名词,如今通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,仁岸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原本杂乱无章的溪边修起了防洪堤,两旁绿草如茵、花香四溢;沿溪臭气熏天的鸡舍鸭棚变成了小公园,树木繁茂、错落有致,章溪仁岸村河段宛若一条“绿色长廊”。
仁岸村成了一个有美景、有文化、有内涵的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。
10号云和:紧水滩镇石浦村
石浦村地处云和县城西北部,座落于八百里瓯江江畔,距县城12公里。村域耕地面积564亩,山林面积5503亩,全村共有212户、682人。2015年人均纯收入10900元。
石浦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、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,有600多年的建村史,是瓯江船帮文化的缩影,至今保存着完整的清代和民国时期船帮古镇的风貌和格局,是“十里云河”美丽乡村风景线重要节点村,浙江省第三批(2015年)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。2015年投入500万元,以“船帮古镇、石浦花海”为主题成功建成“石浦花海”,当年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。今年国庆期间,创办了以"船帮古镇、梦幻花海"为主题的灯光展活动,吸引15万人次游客来观赏。
11号青田:山口镇雅陈村
雅陈村位于山口镇西南部,户籍人口1659人,常住人口638人,华侨总人数2000多人。
雅陈村自然条件优越,自然人文风景丰富,有历史悠久的乌方殿,慕名前来的香客络绎不绝。村口四都湖自然冲刷形成月牙形,湖水清澈,是全县有名的冬泳之地。
近年来,雅陈村充分利用华侨资源,积极开展精品村建设,一方面,紧紧围绕旧村改造这一民生工程,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。完成了全村5个自然村的主干道道路硬化,建成了雅陈污水处理池。同时,兴建别墅、农家乐,开发太阳岛旅游项目。
12号遂昌:应村乡桃溪村
应村乡桃溪村位于应村乡的东面,是进入应村乡的东大门,是整个应村乡的名片和门面。
以前的桃溪村整体环境是典型的脏乱差,2016年开始桃溪村以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为契机,用美丽环境换取美丽经济,打造景观农业、休闲体验、农事劳动、特色美食为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综合体。
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,403户,人口1154。山林面积7565亩,耕地879亩,2015年村集体收入11.91,农民人均收入11874元。主要产业毛竹、水稻制种、灵芝种植等。2016年获华东十大油菜花观赏基地 。
13号龙泉:兰巨乡仙仁村
兰巨乡仙仁村距龙泉市区15公里,距高速龙泉南出口5公里。全村总面积5232亩,211户779人,距市区约16公里,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,总行政面积5332亩,2015年人均收入12074元。
全村有100岁以上的老人2人、80岁以上老人21人,百岁老人远远超过每十万人里面有7个百岁老人的“世界长寿之乡”标准,80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达2.7%,远高于国际卫生组织1.4%的标准,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村。
仙仁村生态环境优美,气候宜人,非常适合农家观光休闲旅游。因此,仙仁村重点围绕“保护生态自然环境、开发观光旅游”的总体思路,进行村庄规划与美丽经济发展。目前,村内已建成鸽子花园和仙然居两个民宿示范点。
14号莲都:大港头镇利山村
利山村位于莲都区大港头镇东部,距大港头镇区约7公里左右,距丽水市城区约23公里,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。村域东接碧湖镇外斜村,村域总面积44276.23㎡。
近年来,利山村村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,在村双委的带领下,通过旧村改造、招商引资、民宿开办、环境综合整治、健全村级组织、发扬畲族文化、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、创建生态文明村等,使得利山村成为丽水美丽的畲族村及远近闻名的民宿特色村。
利山村将抓住“秀山丽水、养生福地”的发展机遇,以畲族文化特色村为抓手,通过发展旅游业、民宿经济、特色农业等生态产业,继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,使农民致富,使村庄发展更好。
15号景宁:东坑镇桃源村
桃源村一方面致力于村域环境卫生整治,建立创新机制,以监督促落实,以长效促常态,依靠村民自身,优化环境卫生,提升人文素养,实现村域环境大改变。紧紧围绕美丽经济发展,环境与经济两手抓,在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基础上,致力于生态资源这一大优势,发展生态产业,促进美丽经济发展。
目前,桃源村在发展休闲采摘园的基础上建设露营基地、天然泳池、桃花大道、农家乐等休闲旅游节点,共同为打造休闲旅游村庄奠定良好的基础,进而带动村集体经济、村民收入的增加,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实现美丽经济发展,把桃源村建设成“空间优化布局美,生态宜居环境美,乡土特色风貌美,业新民富生活美,人文和谐风尚美,改革引领发展美”的美丽乡村。
16号缙云:东方镇长兰村
忆乡村,最忆是长兰:
一忆长兰之“生态防洪堤”,盛夏垂柳杨,深秋金桂香;
二忆长兰之“明清式建筑”,白底灰线墙,规划先行控违章;
三忆长兰之潺潺乡间水,治理污水抢先行,渠间锦鱼齐戏游;
四忆长兰之“阡陌交通”,硬化道路环村通,鹅卵石齐铺乡间路;
五忆长兰之“村口公园”,“五子登科”以名之,百年樟树现底蕴。
2014年下半年开始,长兰村作为首发村全力推进“美丽乡村精品村”建设。
● 打造长兰生态防洪堤,青砖青石条铺筑,经济美观;
● 建设生活污水终端处理池,铺设污水管网,改善水环境;
● 进行农房外立面改造,使得屋舍俨然,整齐划一;
● 开展村庄绿化,消除了尘土飞扬的迷离,提升了村庄的品味;
● 进行村庄道路硬化,条条大路通家门,出行便利又安全;
● 进行五线下地及雨水处理,房子前上方像“蜘蛛网”般横亘着的电线不见了,雨天低洼处也不再积水了。
现在,乡风更文明了,村容更整洁了,管理更民主了。后续将在产业转型升级展开更多的探索和进步,增加人才、资金、技术上的扶持,规划发展建设电子商务村。
17号青田:高市乡高市村
高市村坐落于瓯江南岸与高市源汇合处,与石门洞名胜风景区毗邻。全村总面积10.08平方公里,户籍人数830户2551人。
近年来,高市村以名人、旅游村为主题,发展民国风情旅游特色,刘基、陈诚等历史名人都位于此。
2016年,投入2000余万元,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包括高市村强弱电下埋改造、古村落保护、饮用水工程等项目。
同时,结合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和利用重点村等项目,对路面及外立面改造等基础设施的改造,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。引进一大批美丽经济项目,如:投资3.5亿元的生态乐园工程,目前已完成一期室内滑雪场对外开放。
18号松阳:裕溪乡内陈村
松阳县裕溪乡内陈村四周环山,两条溪水穿村而过,全村民族元素多样,民族氛围浓厚,保留了畲族的原始风味,已入选“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”名录。
近年来,内陈村以美丽畲寨建设为主题,以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为定位,以民族村的特色为载体,建立特色村寨。
创建中,内陈村全力开展了畲族陈列馆建设、游步道建设、凤凰广场建设、文化礼堂建设等项目,特色村寨建设工程一并顺利推进,村容村貌日新月异,畲寨特色和秀美风光充分体现。
19号云和:石塘镇长汀村
长汀村位于石塘镇西北部,53省道沿线,距石塘镇人民政府12公里,距云和县城13公里,交通便捷,整个村庄环石塘水库而建。长汀村现有5个自然村,共有105户、296人,是十里云和旅游线上的重要村庄。
随着云和县“十里云河,闲趣渔家”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的展开,县委县政府适应形势,挖掘特色。根据该村湖面开阔,有海的视角,水岸线长且水位稳定的特点,大胆提出“阳光沙滩、山里看海”的思路。
仅仅用三个月的时间,投入200万元,就建起了能玩沙子、能下水游泳、能享受“海”一般感觉的一个长约1公里的阳光沙滩,34颗7米多高的棕榈树,填补了全市人工阳光沙滩的空白,也成为了云和县“十里云河,闲趣渔家”美丽乡村风景线上的重要村庄。
20号云和:赤石乡赤石村
赤石村地处云和县西北部,赤石乡中部,是赤石乡乡政府所在地。全村山林面积约12823亩,其中公益林8267亩,森林覆盖率达85%。该村距县城15公里,交通便捷,紧靠云和湖风景旅游区,境内生态环境优越,自然资源丰富,古旧民居保存完好,旅游开发价值较大,是“十里云河”美丽乡村风景线上的重要节点。
赤石乡是云和木制玩具之乡,素有“木制玩具第一乡”之称。同时,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,赤石村渔家乐、民宿发展迅猛。根据市、县相关要求和部署,立足村庄资源禀结合传统产业特色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,赤石村确立了以“木”为特色、以“景”做主体的“玫瑰赤石”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主题。
近年来,赤石村以解决“三农”问题为主线,全力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如今,赤石村产业布局更加合理,村内景观连点成线,村容村貌洁净有序,精神文明亮点纷呈,成为“浪漫婚纱”美丽乡村风景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,吸引越来越多县内外游客纷至沓来。
21号遂昌:高坪乡高坪新村
高坪新村为政府所在地,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、433户1328人口,区域面积11.9平方公里,2015年度村集体收入9.67万元,农民人均收入11864元。
高坪新村全年平均气温23.4摄氏度,七月份平均气温也只有24摄氏度。是高坪避暑养生基地旅游集散、休闲活动、旅游商贸、配套公共设施建设中心。
主导产业为毛竹、高山蔬菜、山桠皮、乡村休闲旅游业,曾获得 “浙江省十佳避暑胜地”、“国家AAA级旅游景区”、“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”、“2015中国最美休闲乡村”的荣誉称号。
22号庆元:五大堡乡后广村
五大堡乡后广村是原后广乡所在地,距县城约11公里,距百山祖景区约16公里,是通往百山祖景区的必经之地,
2016年以来,后广村围绕“科学规划布局美、村容整洁环境美、创业增收生活美、村风文明身心美”和“宜居、宜业、宜游”的目标要求,加快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步伐,计划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,建成体现后广特色、展示后广风土人情、彰显村庄魅力的美丽乡村精品村。
截止目前,已拆除村内各种灰旧房、菇棚、简易棚41处,拆除面积2200平方米;结合设计方案,对村尾桥、村中心公园等关键节点进行改造提升,目前处于施工阶段。开展实施美化工程,美化环境,修建仿古门庭,提升后广村整体形象。结合精品民宿建设,开展特色农家建设,助推美丽经济发展。
23号松阳:赤寿乡界首村
松阳县赤寿乡界首村位于松阴溪畔,面朝万寿山,依山傍水,村内有万寿山、狮子岩、仙岩等风景名胜,是旅游、休闲胜地,曾获省级历史文化村镇、市级美丽乡村、丽水文化名村、丽水十大养生长寿村等多项荣誉。
界首村历史悠久,文化积淀丰厚,文物古迹保存较多,村中千年古驿道两旁完整保存着清代建筑风格的刘、张二姓氏宗祠、禹王宫、牌坊、古店铺、客栈、石拱门、震东女子学堂等。
近年来,依托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契机,修缮并改造了福满堂、一亩居、元庆佳苑、卓庐、紫薇花海等一系列民宿及农业观光景点,大大提升了界首村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24号龙泉:住龙镇建平村
建平村位于镇政府下首,距镇政府2公里,有8个自然村(吴埠洋、道接、杨梅岭、毛源、小毛源、下廖、龙井、乌律),10个村民小组,227户837人。全村耕地面积608亩,林地面积3.47万亩,有村两委干部10名,党员30名,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林、木、竹加工及食用菌等特色主导产业生产。
2016年以来,建平狠抓美丽精品乡村建设。攻坚克难,完成省级中心村项目建设,大力推进“六边三化三美”、“三改一拆”、“五水共治”和污水处理项目建设,全面实施村庄道路绿化亮化等工程。并重新修订村规民约,督促村民以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约束,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不断改变;建立极具特色的“红色娘子军”卫生保洁队伍,引导村民“自觉管理”美丽乡村,共同维护美丽家园。
25号龙泉:锦溪镇上锦村
锦溪镇上锦村距城区11公里,背靠昴山景区,51省道穿境而过,交通便利。全村共有327户1098人,党员32人。全村耕地面积1254亩,林地面积20249亩,竹林面积8000余亩。
上锦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,通过村妇女组建“巾帼”助力团,村老党员、老干部组建“夕阳红”助力团等形式,全力以赴建设美丽村庄。
依托昴山开发和51省道过境优势,围绕“美丽上锦,锦上添花”这一主题,打造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“两美”上锦,着力成为51省道“灵秀山水 红色小镇”美丽乡村风景线的重要节点。
26号松阳:新兴镇大石村
松阳县新兴镇大石村距松阳县城20公里,先后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庄、绿化示范村、文化示范村,市级新农村示范村、生态文明村、民主法治村、丽水十大美丽生态村。
在精品村建设中,大石村以“全村一幅画,一户一处景”的建设理念,先后实施了外立面改造、文化礼堂修建、洁净家庭创建等项目。
同时,大石村依托自然景观、村风民俗、村貌格局,精心打造古戏流韵、荷塘观鱼、寻古问茶、石磨祥井、古树祈福、大石印象、花溪茶香、廊桥疏影、万寿圣地和千年悬棺等“大石十景”,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游人慕名而至。
27号缙云:仙都街道下洋村
春天“风和景媚,林溪涨绿,花香袭人,鸟声催唤”;
夏时“白云溶溶,布满川谷,陇树排清,重阳敞日”;
入秋“潭酹木落,五谷登场、瓯娄满篝,邪满车”;
冬日,平地堆雪,剪作天花。
这里就是丽水市第一个慢生活体验村——缙云仙都下洋村。
自2015年起,下洋村建设重点也从整治乡村转向了经营乡村,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,延伸特色产业链,全力打造慢生活休闲体验村和乡村旅游特色村。
漫步在神奇小赤壁,望见对岸村庄,青堂瓦舍,星罗棋布;蓝天白云下,阳光照在下洋村文化礼堂的廊柱上,熠熠生辉。
悠闲地漫步在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中,鹅卵石铺成的干净道路、整齐而雅致的花样农家,让人零距离感受着记忆中的优美画境与悠悠乡愁,神怡心静,悠游自得。
28号莲都:碧湖镇堰头村
堰头村位于莲都区碧湖镇的最南端,松荫溪畔,距丽水市区25公里,50省道沿村而过,瓯江和松荫溪在此汇合,有畲坑、大林、堰后等22个自然村。解读“千年古堰”的历史文化、领略“畲族山寨”的民族风情、探寻通济堰的“三个世界之最”的精品村。
堰头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遗产景观资源优势,为一流的文化名村、丽水十大长寿村、丽水十二大摄影创作基地,更是国家级文保单位、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通济堰的坐落地,与画乡隔江对望、相得益彰,为古堰画乡创5A级景区的核心区块。通济古堰是中国古代综合建筑艺术的智慧之作,滋润了田野,孕育了人间,留下不朽的艺术文化价值。
(转载请注明:转自【美丽丽水】微信公众号)